鐵路改革的基礎是“安全”
在改革開放的十八大之后,新一代的黨的領導人實施一系列新的利國利民的政策,我國鐵路將面臨體制轉軌、結構調整、開放市場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,將置身于一個更具活力、更加開放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中。
在今年召開的兩會上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,充分肯定了一年來鐵路改革發展的成果,并對鐵路體制改革、加強鐵路基礎建設、推動高鐵走出國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、加快鐵路建設又一次作出重要部署,意義重大。
鄭州高鐵學校招生簡章
鐵路投資規模大,產業鏈長。加快鐵路建設,可以增加鋼材、水泥以及其他建材的有效需求,消化合理剩余產能,拉動國內大型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的發展;對擴大就業尤其是農村勞動力就業,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,促進消費增長也具有重要作用。
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、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,具有運力大、成本低、節能節地、低碳綠色等比較優勢,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。加快鐵路建設,對完善我國鐵路網,擴大全社會的運輸能力,優化交通運輸結構,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求具有重要作用。
我國正處在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和加快城鄉同步發展的重要時期。加快鐵路建設,尤其是中西部鐵路建設,對增強鐵路基礎保障能力,促進國土開發、扶貧開發和邊疆建設,有效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具有重要作用。
在當前的新形勢下,鐵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,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。隨著新技術、新裝備的大量引入和應用,給以往的安全理念、作業方式、作業制度都帶來深刻變革。對于一個企業來說,安全是永恒不變的主題。對鐵路而言,安全是鐵路運輸的生命線,也是深化鐵路改革的前提,更是保證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義務。面對改革帶來的變化,鐵路唯用安全方能平穩度過這段艱難時期,保證國民經濟大動脈的暢通,保護著鐵路這輛“大車”在科學發展的道路穩駕前進。
因此在這種情況下,只有思想上更加重視,行動上不斷補強。將安全管理責任真正落實到各級各層制定目標,嚴格制度,落實責任,整改措施。將各級鐵路部門的安全責任制落實到具體每一個工作人員,把安全責任牢記于心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。從以往的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訓,安全隱患排查要不留死角,安全隱患治理要不留后患。事故需要反思,而安全需要正思。反思是從別人的眼淚中吸取教訓,亡羊補牢;正思是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居安思危,提前做好預想、防范,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進行安全管理,未亡羊先補牢。
所以在我們抓安全時,既要從別人的事故中反思,更要居安思危,改換思維,改變出了事故才抓安全反思的傳統作法,樹立“安全更需要正思”的理念,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事前的控制與管理中,做好安全生產每一個環節的預防工作。把抓安全就是保護生產力作為宗旨,抓安全就是維護更廣大鐵路職工的利益,抓安全就是給每個職工帶來的最大福利,同時,也讓安全理念潛移默化的融入到鐵路企業文化當中。才能有力的促進鐵路改革,為深化鐵路體制改革保駕護航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