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運變遷見證鐵路發展
2019年1月21日,一年一度的春運拉開帷幕,鐵路預計發送旅客4.13億人次,再創春運新高。幾十年春運的歷史變遷,不僅記錄著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,更見證著一個鐵路大國的崛起之路。
“有錢沒錢、回家過年”,春節團圓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延續傳承的文化信仰,回家過年是每名游子心底最熱切的心愿。一個流動的中國,區域間人口的大規模流動和中國人濃厚的家文化,共同造就了每年中國人口最大的遷徙運動——春運,鐵路則成為了這場遷徙運動中最重要的承載工具。倏忽一瞬幾十年,春運變遷也見證了鐵路的飛速發展。
春運變遷見證鐵路“量”的飛躍。春運鐵路旅客發送量從千萬到4億,不僅映射出人民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,也印證了鐵路運力運量的飛速發展提升。回首往昔,鐵路線路分布不均、難以連接成網,運能嚴重不足的瓶頸制約型運輸,也讓“一票難求”成為往年春運的“老大難”問題。還看今朝,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,鋼軌巨龍縱貫南北、橫跨東西,中國鐵路網越織越密,特別是中國高鐵網“四縱四橫”已提前建成運營、“八縱八橫”也已初具規模,形成了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。今年春運前夕,京沈高鐵承德至沈陽段、哈牡高鐵、濟青高鐵、杭黃高鐵等多條新線開通,新型“復興號”上線運營,新增春運臨客列車廣泛開行,為提升鐵路運力運能、讓更多的人能夠順利踏上返鄉歸途提供了基礎有力的保證。
春運變遷記錄鐵路“質”的升級。還記得從前火車站人山人海排隊買票、綠皮車內寸步難行、旅行速度慢慢騰騰,讓旅客的春運回家路并不輕松。而現今,網上購票、手機購票讓旅客足不出戶、動動手指就能實現購票操作,特別是今年推出的“候補購票”服務,讓旅客在緊張的“搶票大戰”中更加從容不迫。“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”,高鐵時代飛速發展,復興號列車更加廣泛開行,通達更多的地區和城市,350km/h的運行速度讓你的家即使再遠也“很近”,優質的乘車環境和貼心服務,也讓旅客的回家的旅途體驗和心情更加美好。同時,自主選座、高鐵訂餐、無線上網、刷臉進站、接續換乘等一系列更加便捷、快速、多樣化的舉措推出,讓億萬人民群眾感受到了更加安全、有序、溫馨的春運服務。
春運,短時間億萬人民集中踏上返鄉歸途,是對鐵路部門的終極大考,而能否讓人民群眾“走得了”“走得好”是關乎社會民生的時代之問。幾十年的春運變遷,我們欣喜的看到,鐵路部門始終堅持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發展思想,用行動和擔當交上了一份份優異的答卷。春運路上,我們看到一張張洋溢著滿足和幸福的笑臉,也成為了對鐵路部門最好的回饋。